在鲁西南黄河冲积平原的核心地带,菏泽市鄄城县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林木资源,见证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经济转型。从20世纪90年代起,木材加工业逐渐演变为该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,涵盖了板材、家具、木工艺品、智能家居等20多个细致划分领域,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。这一成功的背后,是608家木材加工公司和超过5万名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,预计到2024年,鄄城县的木材加工总产值可达到近100亿元,成为全国重要的木材加工基地。
回顾历史,鄄城县的木材加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小作坊形式起步,主要是通过粗加工锯板和木条为生。那时候,这一些企业的附加值低,环境污染严重,“散、乱、弱”的局面成为行业的常态。然而,随国家环保政策的逐渐收紧和消费市场的升级,鄄城县意识到传统的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,从而开始通过政策引导、技术创新和集群发展,推进产业系统性重构。
为此,鄄城县建立了以“链长制”为核心的木材加工产业链,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区布局,并注重技术创新,引进先进设备,全面推动木材加工业向更高层次升级。走进阎什镇的聚森木业园,整齐排列的晾晒木板和轰鸣的生产车间令人惊叹,标志着这一地区致力于向现代化、环保的方向转型。
在聚森木业园,鄄城天涯家具有限公司的工厂内,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产品加工。负责人张东立表示,公司致力于加大研发投入,生产适用于各类场所的高品质家具,推出370多个新品,已掀起一阵市场热潮。产品不仅在国内热销,也远销至北京、河南、河北等地,充分展示了鄄城县木材加产业的竞争力。
随着阎什镇逐步扩大园区规模,并通过招商引资引导本地规模较大的木材加工公司入驻,阎什镇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,包括木材经营、板材加工、家具生产等多个环节。如今,全镇共拥有93家板材加工公司和65家家具加工公司,形成了长达5公里的木材加工产业带,带动了20000多人的就业,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。
什集镇同样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,形成了以板材与床垫加工为主的产业链,成功走出了一条木材产供销的乡村振兴新路子。在富源木业有限公司,干净整洁的厂区为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,而公司负责人焦德卿则向记者介绍,企业主打出口,注重高科技和高的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发,已成功开发出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木制品,广受外商青睐。
通过鑫昊木业和富源木业等企业的努力,什集镇的104家木材企业中,约50家专注于床垫加工,为当地8000多名居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,每年为他们增加了4.3亿元的收入,成为“家门口致富”的典范。
在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背景下,环保、低碳、生态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。鄄城县立足木材加工产业基础,致力于培育产业链的“链主”企业,推广绿色无醛生产。作为样板项目的万华智能家居产业园,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向新高度,成为当地木材加工业的龙头企业。
该园区的建成,标志着鄄城县木材加工行业正式步入绿色智造时代。近期,万华禾香板业(菏泽)有限公司的无醛秸秆刨花板项目顺利投产,其年产30万立方米的能力和独特的“禾香板”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。这一成果的背后,是引进德国技术和设备的全面合作,实现了秸秆原料的高效利用,并在板材加工行业内树立了标杆。
万华的新家装项目依托环保板材技术,推动家居产业向“零甲醛、低碳化”方向发展。该项目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方式,为客户提供快速的定制服务,满足一直在变化的市场需求,显现出鄄城县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决心。
为推动木材加工产业的全面发展,鄄城县于2024年成立了木材加工产业协会。这一举措将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加快行业自律,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。政府在这其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,为公司可以提供了土地、税收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,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。
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,鄄城县的木材加工产业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生态圈,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日益频繁,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,使得整个地区的经济结构一直在优化,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渐降低,带动了全县经济的蓬勃发展。
从昔日的小作坊到如今的智能工厂,鄄城县的木材加工业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蜕变。这不仅是资源的再利用和发展,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,传递出绿色环保的时代价值。在这一过程中,鄄城县的故事是关于坚持与创新的,是关于未来与希望的,是关于美好生活的坚定追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